[正念有市場]
(無乜劇透,其實呢套透咗都無所謂)
琴日朝林海峰在《晴朗的一天出發》話,一行禪師套新戲,網上訂票好多場都「見紅」.意思係,在一些訂票網站,只剩少量戲飛,個圖像顯示會變紅色.佢話:「香港而家咁既社會氣氛,好需要一行禪師.」講得啱.
N年前,我耳仔忽然嚨咗,又情緒病,乜醫生都睇云,開始睇「Mindfulness」既書.其實個道理一啲都唔複雜,人人都識呼吸.在吸氣和呼氣之間,留意自己,回到當下.不過,城市人在速度效率壓力下,失去了這種與覺悟的能力,要經常練習,否則就會好快忘記.
一行禪師在香港幾有市場,唔親身見證,我真係唔信.今日已經是閒日,下午三點幾的場次,有些已經滿得七七八八,我預早訂票,到入場時,原來說不爆的場也有八成滿,得番第二行位,我真係難以置信.而這批入場的人的臉孔,和平日「蒲慣電影中心」的文青們,成個look同氣場都唔同.
今日所見,不少是中年女士,打扮衣著撲素,面部表情也不緊張.不是說笑,話說,我在商場搭電梯到樓上戲院,一起擠在電梯裡的其他購物客是一個樣,而其中一位女士則氣場甚平和,我已經估:「佢個樣咁祥和,唔通去睇一行禪師?」原來真係買中,睇乜戲,原來有樣睇,我諗只有呢套有呢個效應.
我的耳朵有弱聽,平日睇戲是夾硬忍受那些「轟天炮」式的特效聲響.今次睇得非常舒服,簡直是一個半小時和一班人一起禪修的感覺.畫面聲音都安靜,觀眾也安靜.銀幕上傳來的鳥語蟬鳴,心曠神怡.最有趣是,在一行禪師的法國梅村裡,每十五分鐘就打鐘,提醒大家放下手中工作,集中精神「回到當下」.
而我看這套戲,竟有神奇的一種「回到當下」的覺悟.事關套戲太安靜,戲院隔離場次的「爆炸聲」,暗暗地傳到我們的電影院裡,讓我在看電影時覺悟自己身在戲院,而不是身在梅村,這個奇異的抽離感,只有這套戲有這個果效.
梅村在法國,電影製作團隊也是歐洲人(導演背景是英國和法國),手法頗「另類」和「Arthouse」.如果是講紀錄片,就是那種Fly on the Wall,不干預的手法,用長時間融入成為了環境的一分子,細膩動人.敘事線沒有因果,但卻有一種內部結構,一種層次,不少惹人思考的片段,一種詩意的推進.畫面非常美,還是入場看大銀幕,能享受鬧市中的禪意.也不用擔心會「悶」,當這套戲去到有點平淡的時候,沒有Over,見好就收,一個半小時,我認為拍攝剪接都很到位.
可惜是,拍完了這套戲之後不久,一行禪師就中風,仍在康復中,不過說話有困難.
點解場場爆滿?原來只得UA一個院線播放,部份還是只得百個座位的小型放映院.熟悉情況的友人解釋,一行禪師早年來香港講學,坐滿紅館一萬二千個坐位,加上有佛教徒和佛教中學另外再接觸院線包場,所以做成「爆滿效應」.據說,院線最初還以為這套戲會蝕本,點知生意這麼好,可見,正念有市場.
提提大家,若想充份感受電影的詩意,預早訂票吧.
(配圖來自電影宣傳網站)